首页 > 优募UpFunds > “FOF大家谈”巡讲 > FOF团队架构及分工
FOF团队架构及分工




上财&优募UpFunds“FOF大家谈”系列活动第二十二场导师:国盛证券财富管理部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程向明总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直播!


国盛证券,秉持"以卓越服务立业、以改革创新驱动、以控制风险安身、以金融科技图强"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培育行业龙头,推动企业升级发展的金融赋能平台。


程向明总为我们带来了“FOF团队架构及分工”的主题分享!详细介绍了FOF出现的背景、海内外FOF机构和团队、FOF投研架构全景和需要避免的情况。


下面小编就内容给大家划个重点。



重点一:FOF出现的背景


1985年,第一只公募FOF基金由Vanguard率先推出,1990年前处于萌芽阶段,FOF的发展一致处于探索阶段,1990-2000年FOF大发展,企业养老金DCPlan与全国证券市场改善法催化FOF基金的发展,2000-2014年,是爆发式阶段,管理规模占比从1%扩大到11%。


近年来,随着不断新公司的加入,大公司占有、行业集中度有了明显的下降。从管理的模式来讲,越来越多的FOF机构是通过聘请第三方的投资顾问来进行外部FOF服务。FOF产品线也从单一转向了多元化。截至2012年末,FOF所属的大类类别已经扩充到五类:配置型、股票型、另类投资、固定收益和税费优先。国内FOF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仍未有头部机构。


为什么FOF需求如此庞大?第一,主要是和整个金融市场相关;截止2018年底,国内公募基金的产品数量已经达到4841只,私募基金的数量已经达到151545只,都呈现指数级增长的趋势;在如此多产品中,投资者如何选择单个基金,这其实是非常有难度的,FOF机构便应运而生。


第二,基金表现差异巨大;基金数量繁多,业绩良莠不齐,同一策略的不同管理人,其业绩表现天差地别。如何选择优秀的基金,如何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策略,是投资者的痛点。


第三,超额收益对大幅降低亏损概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任意时间点持有全A指数,亏损概率均在40%以上,当有一定的超额收益的情况下,亏损的概率逐渐降低。当超额收益达到年化20%以上时,持有两年即可保证在任意时间点持有,亏损概率为0。所以,只要普通投资者的投资能够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就可以大幅降低亏损概率,提升投资体验。


综上,投资于FOF基金的投资者的共性需求是对专业能力的需求,FOF机构如何脱颖而出,便要依靠输出对资产配置、对管理人的专业研究能力,才能够真正实现FOF投资的价值。



重点二:海内外FOF机构和团队


首先,海外FOF基金模式主要有五种:内部FOF管理人+内部基金,如先锋 Vanguard Target Retirement;内部FOF管理人+全市场基金,如John Hancock;第三方FOF投资顾问+内部基金;第三方FOF投资顾问+外部子基金投资顾问;和全外包模式。


以先锋基金为例,截至2019年底,管理资产规模达到6.59万亿美元,产品数量近400只。先锋不但自己会去创建子基金策略,还有专门的FOF策略,投资于子基金。其投资哲学是有清晰的投资目标,保持费率和长期的增值。另一个例子,PIMCO,他与国内FOF机构类似,是全外包模式。PIMCO在每个细分的领域都配置了庞大的投研团队,自上而下进行分析,投资逻辑具有高度统一性,从而最终得到系统性风险的评估,并决定投资标的。


成熟的海外FOF机构团队有三个共性:第一,管理规模较大,产品线十分丰富;第二,团队成员较多,有专门的分工,成员在各自的领域专业;第三,覆盖的资产类别较多,不仅仅覆盖权益或债券类资产,基本覆盖大多数可投资产。


而国内FOF基金仍处于发展探索阶段,第一支“FOF”诞生于2005年,由招商证券发行,主要投资于公募基金。此后,各大银行、券商等也分别开始发行“FOF”产品。与普通FOF不同,银行、券商发行的这些类公募基金“FOF”除了投资于其他公募基金外,基金资产还可以大量投资于二级市场。由于当时公募基金产品差异不大,且这些“FOF”真正投资公募基金的比例较低,致使投资收益与公募基金相比缺乏优势,加上后来政府对私募基金从事FOF投资的资格放开以及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的限制,此类“FOF”规模开始逐步缩减。2014年7月7日,证监会颁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从法规的角度正式提出了公募基金FOF的概念,确立了公募FOF的法律地位。


我国FOF机构现状主要是规模普遍较小,还未出现像欧美发达金融市场一样体量的头部FOF机构;其次,人员普遍较少,多数FOF机构实际管理人数在10人甚至5人以内;再者,投资思路多样,各家FOF机构的投资方法不尽相同,投资理念也有较大差别。



重点三:FOF投研架构全景


整个FOF架构第一需要良好的产品设计能力,逻辑在于:产品设计决定了一只产品的定位,包括其投资目标、投资策略、风险水平、投资范围等多方面,甚至能决定产品长期的业绩表现。一只好产品能够一站式解决投资者最实际的需求,根据不同类型投资者的真实需求制定不同的收益特征、风险特征、流动性特征、分红特征等,并以简单直观的形式呈现在投资者面前。


第二,FOF架构需要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即获取Beta能力,多元化的资产需要团队尽可能多的覆盖更多资产。其次,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资产的相关性以及资产配置模型通常采用量化的方法实现,不同的指标选择、参数设置以及模型带来的效果差异较大,需要对每类资产的驱动因素有深入的理解,这是积累与调整的过程,因此需要由一个对多类资产都有丰富的投资经验、量化实力较强的团队来管理。此外,各类资产当前的基本面与估值水平则需要通过定性分析与量化模型相结合。


第三,FOF架构需要良好的基金甄选能力,即获取alpha能力,基金产品选择包括产品类别的选择以及产品评级体系。产品评价体系包括产品与策略的适应性评价、产品的绩效评估、风格判断、归因分析等方面。产品评价同样分为定性与定量两部分,定量分析主要通过基金的净值以及持仓数据,运用各类技术指标以及量化模型分析基金的业绩、持续性、适应的市场,并初步形成管理人的风格判断,对定性结果进一步验证等。而定性分析则主要通过调研,对风格以及定量结果进行验证,并根据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对未来业绩作出预估。


第四,FOF架构需要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管理包括事前的投资决策机制、事中的组合风险敞口管理以及事后的业绩归因分析。事前的投资决策机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投资经理的个人风险;事中的组合风险敞口管理能够清晰的知道组合当前的风险点在哪里,能够承受多大的市场压力;事后的业绩归因则能够帮助管理人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超额收益来源于哪里。


总结来看,FOF投资是体系化作战,需要首先找准定位,其次根据定位设计对应的产品,配备相应的投研体系进行投资;此外,投中、投后管理跟踪需要按照既定投资方案进行,及时进行再平衡调整。



重点四:投资中需要避免的问题


对于刚开始进行投资的FOF基金或机构投资者,他们通常有六个问题:

1、投资的产品过多,难以跟踪所有已投产品业绩表现。

2、不了解所投产品的整体回报情况。

3、缺乏对所投产品风险暴露、收益来源的清晰认识,造成“假分散”情况。

4、后续调仓缺乏依据,通常是拍脑袋。

5、仍然以投资于“好产品”的思路进行投资,没有考虑如何进行真正提升组合性价比的投资。

6、面临风险事件不知所措,难以决断是止损还是持有。

因此,正确应对问题,国内机构要通过不断撰写专业的资产分析报告、跟踪报告,做好投后运营跟踪,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